聚焦创新·引领发展|中国建科2022年度科技进步奖评选名单公布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09日

  日前,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简称中国建科)发布《关于表彰2022年度集团科技进步奖、标准创新奖和优秀工程设计奖获奖项目的通知》,2022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共84项。其中:建筑工程组获奖36项,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8项;市政工程组获奖34项,包括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城乡规划组获奖14项,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特等奖获奖项目

  项目名称: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项目竞赛场馆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李兴钢、任庆英、邱涧冰、谭泽阳、路建旗、刘文珽、梁旭、刘紫骐、李欢、张捍平、赵希、张晓萌、高伟、翟建宇、祝秀娟、申静、李宝华、袁智敏、马靖、孔祥惠

  项目简介:

  本项目重点解决延庆赛区被国外少数机构长期垄断的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场馆设计建造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四个创新性成果:一是创新研发了“弱介入、可逆式、装配化”的高山架空平台和山地场馆生态修复技术;二是创新研发了“顺形势”雪道高拟合自然地形设计选线技术、创新施工技术;三是创新研发了赛道一体化成型技术,首创了赛道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四是首创了复杂山地环境下场馆精细化抗风设计理论及避风设计技术。项目成果支撑首次在中国建成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中心、雪车雪橇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山体南坡建设雪车雪橇赛道和高山峡谷滑雪雪道的先例,并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为支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举办作出突出贡献。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项目名称:海洋文明视野下泉州世界遗产的价值与整体保护策略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傅晶、王敏、梁中荟、任远、王力恒、李皓、郜华、张英琦、王藏博、王奥怡、张峻崚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我国正式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核心技术支撑。该研究基于全球史观重塑了泉州遗产价值,从海洋视角拓展了中华文明与文化的认知和保护传承,阐明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大航海时代之前东亚地区海洋遗产的空白。研究重构了泉州遗产构成体系,探索出大型复杂系列遗产的价值框架与构成体系研究方法,并首次提出适用于高度复合特点的“嵌入式”遗产管理体系,促进了世界遗产国际经验与中国遗产管理实践的融合发展。该研究从海洋视角全面展示出农业与海洋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向世界阐明了“一带一路”发展智慧的历史传承,为支撑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一等奖获奖项目

  建筑工程组

  项目名称: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制造关键技术及示范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郁银泉、高晓明、朱茜、李晓明、冯海悦、魏素巍、段朝霞、高志强、陈伯如、姜中天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我国建筑业普遍存在的粗放、手工业的建造方式,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时代要求,开展了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关键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本项目在工业化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化部品与构配件产品体系与部品库、高性能部品与构配件产品及应用技术、部品与构配件标准化制造技术、柔性制造与钢结构智能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实现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制造行业技术提升的目标,降低了资源消耗,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建筑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项目成果引领行业的系统性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项目名称:地上高大空间交通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潘云钢、胡建丽、郑正献、全巍、王彬权

  项目简介:

  本项目面对大型交通枢纽建筑的刚性需求和空调系统能耗占比较大的实际情况,对交通枢纽建筑地上高大空间空调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交通建筑地上高大空间高效气流组织形式和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应用方法;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大型区域管网优化设计方法和空调系统整体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开发了适用大型交通建筑、性能指标达到目前行业领先水平的4大类高效空调设备;依据优化的“源、网、荷”构架并结合交通枢纽建筑的客流波动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节能运行调控策略。项目成果形成了地上高大空间交通建筑空调系统节能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完善交通建筑热环境营造系统的技术体系和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项目名称: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任庆英、刘文珽、张晓萌、王佳琦、丁伟伦、王勇鑫、刘子傲、杨潇、李森、杨松霖、王磊、周轶伦

  项目简介:

  为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本项目研发出一种工业化程度更高、力学性能更优的新型预制混凝土模块化结构体系,可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和绿色化结构的发展,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本项目首创了新型钢筋混凝土盒子结构住宅体系;提出了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研究了该墙体的抗震性能,揭示其受力机理和破坏机制;对双向密肋楼板进行试验及理论研究,得出楼板的挠度和配筋计算方法及节点构造方式;研发出关键节点连接方式;提出结构生产、运输、安装等技术方法和施工方法;基于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的设计方法,最终形成了可推广应用的成套技术体系。本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形成成套设计图纸和设计报告,应用于吕梁体育中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项目名称:既有住宅装配化装修快速改造研究与示范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何晓微、魏素巍、冯一恒、冯垚、李义山、孙楠、苗青、陈伯如、栾雅萌、李安达、郑阔、张仕玉、吴宁、李枫、王艳丽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传统装修改造模式亟需解决的能耗高、品质低、室内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研发了符合低碳、绿色、环保要求的新型绿色装配化装修改造技术体系。该体系以高品质、高效率、低污染、可持续为核心目标,以装配式技术、数字化技术及健康环境技术为支撑,颠覆传统装修改造模式,实现装修改造施工速度提升50%以上,减少人工40%以上。该项目形成了以高品质、高效率、装配化为特点的既有住宅装配化装修快速改造技术并落地示范,体现出创新性和良好的示范性,对促进既有住宅装修改造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项目名称:建筑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李晓峰、魏素巍、贺静、郭伟、宋婕、孙楠

  项目简介:

  本项目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及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在建筑领域为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标准化程度不高,建筑抗风险能力不足,新型低碳建筑部品、建筑可再生能源部品关键技术标准支撑不足等问题,开展研究及标准制定。正式发布了建筑模数、建筑韧性、建筑用竹材及制品、建筑用光伏玻璃等8项国际标准。高新技术标准的竞争,是对未来产品、未来市场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竞争。标准的发布将提高中国在建筑标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国建筑工程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支持“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助力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市政工程组

  项目名称: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赵锂、刘永旺、赵昕、尹文超、陈永、郭汝艳、王耀堂、匡杰、李建业、高峰、卢兴超、王国田、朱跃云、王睿、沈晨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公共建筑节水为目标、精细化节水技术为手段、智能化控制为依托,建立了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体系。针对公共建筑节水指标体系不完善、动态特性不明晰的问题,构建了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和基准指标体系,完善了循环循序节水工程技术,编制了多项相关国家标准。针对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要素不明晰的问题,在精细供水和智能用水方面,形成了精细化智能节水的供水设备和用水器具产品,进行了示范应用推广。针对公共建筑智能调控薄弱的问题,完善了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管理方法,搭建了公共建筑节水监管平台,进行了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广。项目成果全面提升了我国建筑节水成效,有力支撑我国节水型城市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项目名称:装修垃圾深度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郝粼波、张波、胡洋、徐长勇、王晨瑾、刘志翔、伏凯、刘茹飞、宋薇、吴彬彬、何江海、王璐、杨柳、张媛、王莉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当前我国装修垃圾组分复杂、资源化利用率低,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装修垃圾深度资源化处理成套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研发了基于来料特性与产品要求的模块化工艺设计模式,通过生命周期评价与模糊层次分析法相耦合的评价模型进行工艺评估,在环境绩效、系统效率和系统经济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项目开发了装修垃圾深度资源化处理技术,构建了“齿辊破袋-梯级振动筛分除杂-高热值组分物理分离、摩擦清洗两级除杂”工艺路线,经实际项目验证应用运行效果良好。项目申请了14项知识产权,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已受理发明专利4项。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1项行业技术导则。项目成果已应用于福州、荆门、南昌等城市实际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项目名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和高危管线安全技术及标准化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李颜强、王长祥、杜建梅、赵志楠、吕彦、赵伟、李云飘、王莉、王莹、张庆伟、赫明水、高文学、尚琳、燕勇鹏、李哲

  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管廊本体和廊内高危管道建设存在的安全防控突出问题,从风险评估、规划设计、安全防护等多个维度,以机理理论、应用技术和标准化研究为主,在管廊本体和入廊高危管线建设涉及的风险评估、规划设计、安全防护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技术和标准化成果,并通过示范工程和成果应用,为管廊风险识别与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为规划设计与评价提供了技术和标准支撑,形成综合管廊安全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技术体系的构架和主要内容,取得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项目成果对于全面提升我国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的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城市地下“生命线”的韧性和安全技术水平,实现管廊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项目名称: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

  完成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段梦、王金丽、葛铜岗、周国华、王艳芳、穆莹、赵宏鹏、郑华清、李思雨、刘嘉恒、李檬、张岩、解承玉、王晓康、周乃磊

  项目简介:

  本项目围绕中新天津生态城海绵设施对高盐碱、弱透水、高地下水位的适应性需求,从控盐、适盐、降盐3个方面突破了盐碱区域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盐碱影响下雨水调蓄与利用、基于盐渍土改良和非常规水利用的景观生态改善关键技术,实现海绵设施在竖向上对盐分的控制同时保障径流污染控制效果、对不同含盐量雨水的适应性收集与利用、对盐渍土含盐量的削减。创新提出适合盐碱地域(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构建与景观生态改善的成套技术,保障中新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与水生态改善效果。项目产出技术方案与手册2项,建设1座试验基地,建立2个示范工程,申请发明专利11项,发表论文15篇,有效破解盐碱地域海绵城市构建与景观生态改善的难题。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项目名称:基于绿色高效的雄安新区城市水设施支撑力建设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李鹏峰、孙永利、隋克俭、郑兴灿、段梦、李家驹、许婷婷、吕炎、尚巍、刘静、王诣达、叶杨、范波、王雅雄、张文安

  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城市水系统先进理念的导入,提升雄安新区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的能力,有力支撑雄安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的建设。项目形成的雄安新区污水高标准收集处理及再生利用系统技术方案、雄安新区高标准排水防涝系统技术方案,构建的雄安新区市政公用工程工程质量建设指标体系等研究成果系统响应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国家政策,有力指导了新区排水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水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推广价值。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项目名称: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王蔚蔚、吕士健、崔迪、张怀宇、张硕、吴彬彬、杨晶博、黎艳、刘云帆、楚尚烨、刘海燕、王庆、王新伟、彭锦玉

  项目简介:

  本项目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体系,可改善我国饮用水现行标准间存在的交叉、矛盾、不协调,对“四新”应用支撑不足、对风险控制支撑不足、对服务管理支撑不足,国际化不足等问题;对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标准体系的实施,促进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质量提高、成本降低、能耗减少、工期缩短,支撑我国城乡饮用水安全状况全面改善,提升全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同时本项目首次搭建的城市供水系统技术标准支撑软件系统平台,填补了现有各部门各平台存在的标准和客户端不全的短板,更利于对我国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全流程进行标准化指导、规范及监管。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城乡规划组

  项目名称:绿色生态设计技术导则-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

  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赵文斌、贺敏、朱燕辉、褚天骄、任佰强、李晓东、徐瑞、万松、李秋晨、路璐、颜玉璞、苏文强、何亮、魏韵、刘益良

  项目简介:

  本项目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化、方法化、技术化和实践化,解决了生态文明实践中生态修复不够系统与风景呈现不够自然的现实问题。项目组以“广阳岛”生态修复工程为依托,全面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路径,通过生命共同体价值提升论的系统研究,创新提出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理论,及其六大实践方法体系、九大技术集成体系、三大指标评价体系,实现了覆盖生命共同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维-转化”全生命周期的建设管理与效果评价,可以指导不同区域、尺度、类型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修复、建设与价值提升。项目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17篇,已获专利6项,创收设计费约5000万,EPC工程约12亿。项目成果经院士领衔的评审组鉴定,认为成果填补了国内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领域研究、规划、设计与实施的空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二等奖获奖项目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三等奖获奖项目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