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做新时代建筑隔减震技术的领跑者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7日

  3月16日,《中国青年报》第5版“共青周刊”刊发文章《做新时代建筑减隔震技术的领跑者》,介绍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雷远德和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超低摩擦系数摩擦摆隔震装置。

三期必开一期100准

  2020年12月28日,甘肃宕昌县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3000米。当时许多居民表示震感明显、震感强烈。而同一时刻在宕昌县职业中专上课的师生们,却表达出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该校基建处处长杨忠用回忆:“地震发生时,教学楼上震感轻微,摆动不明显,与当地其他建筑物震感相比,隔震效果非常好。”

  原来,这是国内首栋采用超低摩擦系数摩擦摆隔震装置的建筑,这一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准院”)打造的产品——超低摩擦系数摩擦摆隔震装置,成功接受了地震检验。

  标准院工程技术研究所主任工程师、北京国标建安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雷远德,如今是隔减震技术行业的一名青年领跑者。

  本科就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攻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结构工程专业,从学生时代奔赴芦山地震震中地区参与学校震害调查,到解决行业瓶颈问题,雷远德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隔减震技术作为对传统抗震技术的有效提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隔震支座是整个隔震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技术攻关的核心内容。

  2015年,标准院申请立项了国家标准《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将欧美国家中广泛使用且在我国铁路桥梁中占据大半市场的新型隔震支座产品引入建筑领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但过程并不容易。

  “我们当时并不是从零开始发明,摩擦摆这类支座具有很好的震后性能保证,相关技术其他国家有应用,我国铁路桥梁中也广泛应用。但是在建筑中应用很少。”雷远德介绍,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产品的性能稳定性不高,与既有工程结构设计方法不能直接衔接。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雷远德和团队开展了数百次的材料和产品试验,在国内多个材料和工程实验室进行了大量比对试验。

  2019年,雷远德和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低摩擦系数涂层材料,突破了产品可行的重要技术门槛。建筑用摩擦摆隔震支座也应运而生。

  但这一“横空出世”的产品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行业的认可,因为地震不常发生,新产品能否发挥应用的功能无法向人们展示。怎么办?雷远德选择用事实说话。

  “我们按照1∶5缩小,盖了3个小楼去验证产品的应用效果。”实验证明,产品的隔震效果与预期设计结果很接近,在抵抗大地震时效果甚至比想象的还要好些,现在这一产品在地震高烈度地区被大量推广应用。

  如今,在标准院,雷远德是大家公认的年轻一代“技术一号”,他先后获得“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地震是自然界最具破坏性的力量,如何将震害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行业内部,有个形象的比喻,隔减震技术就是给建筑“上保险”。

  早期推行减隔震宣传的时候甲方都不接受,觉得费用高。所有人都在“赌”地震不会来。这让从事技术研究的雷远德很担忧,“做减隔震是个非常没有用户体验的事情,(地震)来了就来不及了。”因此,他和团队成员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款“保险”性价比尽可能最优,让更多建筑都能“上保险”。

  尽管3年疫情反复,但雷远德所在团队的科研工作从不曾停歇。他不断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建筑用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成本管控环节,在建筑设计优化和产品优化上下狠功夫。

  产品要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不能仅靠技术优势,还要有市场竞争力。目前,标准院开发的产品已完成了逾100万平方米的工程设计或应用,服务项目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的地震高风险地区。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作者:杜沂蒙